竞彩猫

图片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传承非遗文化,轻工学子在路上——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作者:管理学院魏子睿、李继鹏|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7-10| 点击数:

本网讯 为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了解武汉及其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6月25至28日,竞彩猫管理学院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在陶丽萍、彭桂芳和俞钰凡等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专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围绕“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这一主题,先后对仙桃三伏潭麦秆画、武汉黄陂李家集泥人王村黄陂泥塑、武汉市博物馆和盘龙城博物馆、汉阳高龙城文化园区和平和打包厂旧址进行了文化项目研发与运营的实践实训。

传习仙桃三伏潭麦秆画

6月25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了仙桃三伏潭镇,拜访了麦秆画非遗项目传承人邓友谱和邓小军父子。在参观麦秆画非遗工作室的过程中,70多岁的传承人邓友谱为师生介绍了麦秆画的历史、技艺。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利用天然麦秆,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题材。一排排麦秆剖开后整齐划一地贴在纸板上,依据图案形状剪成图形,再用烙铁在图形上“烤”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形成明暗对比。

据介绍,麦秆画的创作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创作者的耐心、毅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与普通绘画不一样,麦秆画主要以烙铁代替画笔进行艺术创作。烙铁难以掌握,精细的图案需要反复练习,手腕力度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太轻或太重都难以让人满意。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近距离的感受非遗麦秆画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教授下,同学们开始完成各自的麦秆画作品。剪、刮、贴、画、熨,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近5个小时的创作后,每位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就新时代麦秆画的创新转化和发展进行了相关讨论。

考察黄陂泥人王村泥塑

6月26日,实践团队前往了武汉市黄陂区文化遗产保护馆,在木兰传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蔚璋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木兰文化博物馆,了解了木兰传说的历史沿革。随后,徐晓青馆长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黄陂泥塑,并为实践团队介绍了黄陂泥塑的相关知识及发展现状。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同馆内工作人员开展了竞彩猫黄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讨论会,同学们在会议上积极发言,充分交流,为黄陂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

会后,实践团队还前往了泥人王村进行实践学习。在参观了泥人王村的泥塑馆后,与黄陂泥塑非遗传承人陈友芳进行深入交流。

参观武汉市博物馆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6月27日,实践团队参观了武汉市博物馆,在博物馆解说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队对武汉城市布局与历史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参观结束后,专业老师与同学就“新时代武汉市博物馆如何传承和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随后,专业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追寻“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师生们体味了商代灿烂的青铜文化,感受到历史上盘龙城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

探访汉阳高龙城文化园区和平和打包厂旧址

6月28日,实践团队前往了武汉高龙城文化遗产园区。高龙博物馆馆长陈满祥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高龙博物馆,为师生们讲解了中国的“龙文化”,以及高龙的历史传说与民间习俗。随后,实践团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汉绣博物馆。粗而不漏,粗犷豪迈,鲜艳活泼的视觉效果让师生们感受深刻。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青岛路平和打包厂旧址,体验传统工业旧址与现代化风格。

从仙桃三伏潭到黄陂泥人王村,从各大博物馆到各式文化产园区……本次活动中,竞彩猫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们走进武汉历史、传承文化遗产,进一步加深了专业认同感。未来,同学们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以青年之力继续助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审核:房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