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猫

图片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湖北日报:苏堤与张公堤

作者:肖波|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13| 点击数:

湖北日报讯 □ 肖波

前不久出差杭州,落脚于离西湖一箭之地的浙大。公干之余,当然不能错过大好风光。是日一早,携友来到湖边,只见晓雾中西湖乍醒,氤氲有无,和风怡荡,丽鸟鸣唱。不一会儿,跃入眼帘的又是一番胜景:杨柳夹岸,艳桃灼灼。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堤角处湖波如镜,桥影照水,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我正要问这是什么景点,友人用手一指:但见不远处,有面团旗随风舞动,原来是一群浙大学生的团日活动,主题是“苏堤春晓西湖岸,追寻梦想古今谈”。从这些少年同学那里知道,正是苏轼,这位我国文化史上的旷代巨人,贬官之身不苟且,逆境之下有担当,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修成了“苏堤”这样一条生命堤坝;并且留下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写活了西湖,赋予了西湖无尽的生命和生气。

我从楚乡来,亦知楚乡事。我供职于地处汉口的一所高校,它也紧邻一条名堤——张公堤。与苏堤相比,它的历史不算久远。也就是在100多年前,那时的武汉三镇,两江四岸。长江以北,汉江以东的汉口,虽然商贾云集,繁盛异常,但因地势低洼,每遇江河横溢,便成一片泽国。这种情形直到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时才发生了改变。张之洞作为“一个有改革观念的人”(习近平语),既有理性,又十分务实,不畏艰难,敢做大事,他无时不在创业之中,无时不为创新之事。看到汉口苦水患已久,就下决心加以解决。他筹银八十万两,动员数十万人,历经两年时间,终于筑起了长达50多里的大堤。堤防建成后,不仅使汉口远离水患,居民安宁乐业,而且使汉口城区面积扩大数十倍,对武汉近代的迅速崛起,乃至以后的繁荣,作用绝不可低估。对此,后人发出了“没有张公堤,难有大汉口”的慨叹。由此可见,张公堤的修建,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民心工程。

中国江湖纵横,堤坝何其众多,但以主持修建人命名的则不多,为人们记住的更少。其中何故?窃以为首先这个官员应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官员,“父母官”为官一任,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留有“遗爱”而为后人追念感激;再则是这样的官员如果又是文采斐然、独步文坛,也就是说他既能“立德”、也能“立言”,那也会大大增加人们的关注度,进而具备“名人效应”。就苏东坡、张之洞等整体而言,他们都有突出的家国意识、苍生情怀;在文化品位上,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从他们修的一条堤上,人们也看到了其人事功与学识文章的统一。这也正如清代官员蒋兆奎所言:“夫文章政事,不判两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政之具,故其惠化至今。”故而后人感念之余,在苏堤与张公堤旁,各建起纪念亭,使后辈如我等,或巡长堤,或登斯亭,总是不由追寻往昔岁月,那时江山。先贤的入世情怀与文化人格,直教人们扪心自问存在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因此,他们的名字也连同那些堤,将永驻于民族精神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