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6月来校工作。现为湖北省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粮食安全战略研究创新团队主要成员,竞彩猫“农业与粮食安全”学术骨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学研究)1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和CSCD来源期刊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竞彩猫2020年度课程教学质量二等奖、2021年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等奖项。
她,12年间坚持从事着许多人瞧不上眼、充满乡土气息的“三农”研究,只是希望为农民做点实事;她,有着近20门专业课授课经验,仍然自己编写学习材料,只是希望学生能多学点知识。她用朴实无华书写平凡赞歌,让我们一起走近经济学院教师曾小艳十二年的写“实”奋进路。
“哪怕为农民做一点实事我都很开心”
硕士就读国贸专业的曾小艳,在2010年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在她看来,一方面,研究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可以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带来的损失提供方法借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出生于小乡镇的她,一直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情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能在研究领域为农民做一点实事,我会很开心。”
2018年,也许是机缘巧合,曾小艳受邀作为专家,参与孝感市政协调研会议。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她觉得自己的研究还不够接“地气”,无法帮助解决农业中的实际困难。“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把研究做得更好,也才会让我更加热爱它。”曾小艳转变了研究思路。之后,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她不再单纯为了做模型而做模型,而是优先思考有没有做模型的必要。在研究内容上,她更多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开展研究。
“我不想做太虚的研究,就想做有一些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研究,哪怕只能为农业做一点点贡献,我就觉得挺好的。”在曾小艳看来,做有实用价值的研究不仅是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更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十二年间,她一直坚守在农业灾害风险管理这个小众的研究领域。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也想过“躺平”算了,但最终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心中这份朴素的“三农”情怀,她一次次地选择了坚持下来。
因为她的坚守,她在此领域的研究课题成功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社科立项。“我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广泛惠及农业,但这正是我目前已立项的国家社科项目在做的事情。”为农业作贡献一直是曾小艳的朴实愿望。
“科研工作遇到了困难只能尽快调整”
“科研工作不允许搁置太久,遇到了困难只能尽快调整,要不然前期工作都白费了。”曾小艳说。在坚守科研的这些年里,曾小艳也经历了怀孕、生子、养育孩子的不易。即使在怀孕身体不适卧床期间,她也没有间断科研。小孩出生后,曾小艳除了利用好早晚相对整块的时间,同时也会把文献资料打印出来,或者保存在ipad上,以便在其它零碎时间里随时可以看,并在手机上写文章,每天积累几百字,日复一日直到现在。“别小看这几百字,一年下来就有大几万字。”曾小艳说。
2020年突发疫情那一年,对曾小艳来说尤为艰难。因为其丈夫要下沉社区100天,曾小艳需要独自一人照顾不满4岁的孩子,还要上网课、写论文、改论文。“有时候急得哭”曾小艳说,但哭过后还得想办法一件件地去做。纵使艰难,她也未曾退缩。
“科学研究本身遇到的困难也非常多”曾小艳坦言。因为做的是小众而且还是国内的开创性研究,光是搜集资料就特别艰难。研究文献全部是外文的,相关的研究数据则要四处联络搜集。因为很多图书馆只有半天或一天的借阅期限,曾小艳便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资料全部复印,然后再逐一录入。在输入整理78个县市、共2万多条数据过程中,她每天凌晨1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完成。
研究过程中,曾小艳时常会出现找不到新的思路,像钻进了死胡同的困境。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跟做学术特别扎实的前辈或朋友聊天,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启发。2021年,曾小艳成功获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立项。“特别感谢学院高全胜院长,赵伟锋、邢慧茹、祁华清等老师给予我的莫大帮助,国家人文社科的立项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曾小艳充满感激地说道。
“从决定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始,我感觉自己从来都没休息过。小孩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放松。虽然苦,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及这十二年的经历,曾小艳说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扎实。
“既然做了老师我就要把每门课上好”
2020年初,因为疫情,课程改为线上教学。曾小艳所讲授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因为没有现成的视频资源,再加上她要带小孩没有直播上课的条件,于是曾小艳就决定提前录课。从来没有录过课的曾小艳在授课平台的技术指导下,从零开始学起,一点点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完善课程模块设置,最终她制作的《金融企业会计》网课收到了20万+的点击量。
讲课时,曾小艳没有过多幽默的言语和富有吸引力的开场白。她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课要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再把重点内容逐一讲清楚,除此以外一句多的话都没有,但学生很“买账”,即使是带毕业班的课,她的课堂抬头率仍然很高。
曾小艳也非常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在给金融学专业学生上课时,考虑到学生今后可能会去金融企业就业,而财务业务是最基础的业务,曾小艳就自己编了一本做账的实务操作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做账流程,学生都觉得非常实用。曾小艳还会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课程内容方面适当作一些调整,“只是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东西,对他们今后多一些帮助。”她说。
“曾老师治学严谨,上课案例丰富,而且板书特别认真工整。”目前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的何莲莲在谈到曾老师时仍然记忆犹新。“曾老师非常细致有耐心,能把专业性很强的东西讲得很通俗,在曾老师的课堂上总能学到很多东西。”经济学院2019级学生江书政说道。
“虽然我是科研为主型教师,教学任务并不重,但只要给学生上课,我就要把课上好。”对于教学,曾小艳坚持站好三尺讲台,积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引领学生学知识、长才干的征途上默默散发光和热。
朴实、扎实、务实,是对曾小艳恰如其分的诠释。她数年如一日,坚守“三农”情怀、直面“逆风”困境、当好“教书匠”,始终以攀登者的姿态昂扬向上,初心不移、奋斗不止,在平凡的岁月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